关于零信任技术的概念和定义,正确的描述为零信任是一种网络安全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永不信任,始终验证。零信任代表了新一代的网络安全防护理念,它的关键在于打破默认的“信任”,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就是“持续验证,永不信任”。
零信任技术的概念和定义如下:零信任是一种网络安全模型,它强调了网络边界的不可信性和动态性,认为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和设备都是不可信的,需要基于身份和上下文进行访问控制。零信任认为网络边界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将安全控制点扩展到整个网络,包括应用程序、数据和用户。
零信任模型基于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如设备、地理位置、时间等),动态地调整对资源的访问控制。例如,在用户从公司内部切换到远程工作时,他们的访问权限可能会受到限制。 微分隔离和网络分割:在零信任模型中,网络被分割成小的、相互隔离的部分,被称为微分隔离。这种分割可以减缓攻击的传播速度,降低损失。
总的来说,零信任是一种以安全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始终保持警惕,不断验证和限制访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环境。
零信任网络,源自于2010年Forrester分析师Join Kinddervag提出,旨在对抗传统安全架构中的边界信任漏洞。其核心思想是“不信任任何人、任何事,始终验证”,构建在身份与访问管理、终端风险评估、属性访问控制、机器学习分析等技术之上。
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零信任理念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路径落地,深信服根据自身改造难度,选择从SSL VPN切换SDP技术,经过实践在远程办公、混合办公场景已具备非常成熟的经验,组织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配的技术路线。
通过提供安全可信的访问、网络安全传输、持续信任评估和动态访问控制等能力,上讯信息零信任移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了企业移动业务的安全高效开展。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仅提高了远程办公场景下的安全性,还提升了业务效率,为企业在移动办公时代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企业安全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的访问控制方式已难以应对。传统的VPNs虽然在远程办公时提供连接,但无法实时监控和阻止恶意行为。例如,内部服务器因员工使用受病毒感染的VPNs访问而面临风险。零信任网络的出现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零信任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持续验证和永不信任的安全理念。
该解决方案针对无边界移动办公,解决了远程办公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如VPNs的不稳定、安全风险等问题,通过身份认证和细粒度权限控制,实现无论员工在何处、使用何种设备,都能安全访问内网应用,实现真正的无边界办公。
零信任代表了新一代网络安全理念,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安全技术或产品,其目标是为了降低资源访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防止在未经授权情况下的资源访问,其关键是打破信任和网络位置的默认绑定关系。
零信任安全并非技术或架构,而是一种理念,强调在网络安全中,不再依赖静态的信任状态,而是对每个访问请求进行动态验证。此理念基于几个核心原则,包括用户和系统管理者、IT集成系统、动态加载的网络终端用户之间的交互。
零信任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安全理念。它基于身份认证和授权,重新构建了访问控制的信任基础,确保身份、设备、应用和链路的可信性。零信任是一个全面的安全模型,涵盖了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致力于构建以身份为中心的策略模型,实现动态的访问控制。
零信任安全,一种颠覆性的IT安全模型,强调对所有试图访问企业网络资源的人和设备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无论它们在网内还是网外。ZTNA(Zero Trust Network Access)作为其核心技术,但零信任更是一个全面的网络防护体系,融合了持续验证、最小权限、设备控制、微分段和多因素认证等原则。
零信任安全,这一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流行语,颠覆了传统安全模型的假设。它由John Kindervag在Forrester Research任职期间提出,旨在构建一种全新的边界,以数据为中心,通过强身份验证技术保护数据,不再信任网络内外的任何内容。
零信任三大技术是指:SDP软件定义边界、IAM身份权限管理、MSG微隔离。软件定义边界SDP SDP即软件定义边界,是国际云安全联盟CSA于2014年提出的基于零信任理念的新一代网络安全模型。SDP在使应用程序所有者能够在需要时部署安全边界,以便将服务与不安全的网络隔离开来。
多因素身份验证:零信任模型通常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MFA),不仅仅是用户名和密码,还包括生物特征、智能卡等,以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持续监控和审计:在零信任模型中,网络活动需要持续监控和审计。即使用户已经通过了身份验证,他们的活动也应该被记录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零信任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持续验证和永不信任的安全理念。它通过统一身份管理、实时风险感知和动态细粒度授权,确保每个请求都经过严格评估。与VPNs相比,零信任的核心技术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持续安全验证、自动化设备资产管理等,设计原则是“始终验证,永不默认信任”。
内外网边界隔离。根据查询中关村在线网显示,零信任技术包括持续身份验证、网络隐身、默认不信任,内外网边界隔离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不属于零信任技术。零信任技术是一种全面的安全理念和框架,不依赖于特定的技术实现。
1、零信任和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在信任与验证、数据保护、动态防护和全面防护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比如说信任与验证方面,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通常基于边界防御,假设内部网络是可信的,而外部网络是不可信的。这种假设已经不适应现代网络环境,因为内部网络同样存在安全风险。
2、对比传统网络架构,零信任不依赖网络边界,而基于身份和行为进行访问控制,强调全面、动态和智能的安全策略。传统架构以边界防护为主,忽略了内部安全,而零信任则完全颠覆这一模式,不再划分安全区域。
3、传统安全模型往往假设内部网络是安全的,而零信任则打破了这种假设,将所有连接视为潜在威胁,通过动态授权和最小权限原则,只授予必要的访问权限。这种策略有效地缩小了攻击者可能的渗透范围,增强了系统的防护能力。